护肘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肘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女性艺术家作品市场薄弱具有升值空间-【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6:52:51 阅读: 来源:护肘厂家

日前,“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作为国内首次以古今中外优秀女性艺术家为主题的、具有历史回顾意义的展览正式在上海开幕,这个涵盖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位女性艺术家,跨越十个世纪的优秀作品的展览,是继1998年有过大型女性艺术展之后的最大型女性艺术展。虽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业界似乎从不缺以女性为主题的展览活动,但不得不承认,业界对女性艺术的关注,似乎仍然有待提高,尽管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并不赞成仅从男性或女性的角度去看艺术作品”,但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则认为,“女性艺术家应该更进一步组织起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对话

广东女艺术家有异军突起可能

女性艺术家自觉意识需要加强

收藏周刊:根据对广东艺术这么多年来的观察,您觉得广东艺术从女性这个角度来看它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反映出的面貌如何?

杨小彦:现在中国的美术界,有很多女性画家被男性的淹没了。全国的女性画家,天津有闫萍,湖北有蔡锦,北京有俞红、向京,广东有郑爽、吴雅琳、孙洪敏等等。女性画家有她们的独特性,其奉献精神可能会比男性强烈一些。甚至可以说,女性一旦投入一个事业,坚定的程度往往会超过男性。在我看来,现在广东女性艺术家应该更进一步组织起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皮道坚:我刚给几位年轻女画家的展览写过一篇文章,在文中我就谈到过现在的女性画家的性别意识和早些时候的已经不一样了。她们身上那种女性自然身份的意识已经淡漠了,她们有的时候甚至不喜欢女性这个标签,例如孙洪敏,你不要看她画花、画女人,实际上她的内心是很强势的,她并不认为她只能做人们通常认为的女人该做的那些事,现今有不少像她这一辈对女性自然身份意识接近的年轻一代女画家。

收藏周刊:目前广东的女性艺术家被认为不够受重视,事实上她们还缺什么?

杨小彦:这个可能和广东人的文化性格有关。广东人的好处是比较低调,安于自己的小天地,但短处也在这里。广东文学艺术界大半个世纪以来,都有这么一个特点。至于女性,我看是“昂奋“程度还不够,过分谦虚。目前女性艺术家的自觉意识还需要加强,要让社会正视起来。

广东女性艺术家群体一直以来的表现其实是非常出色的,如果有人有意识地好好组织一下,持续地推动并探讨南方女性艺术家有别于北方的独特性和风格,在岭南艺术的大板块之下,她们有异军突起的可能性。

不赞成仅从男性或女性角度去看作品

收藏周刊:女性画山水画比较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杨小彦:对,这是国画领域的话题。中国传统元明清三代的文人山水画,并没有向现代女性提供一个表达的因素,甚至可以这样说,山水画本身是要去“脂粉气”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女性气质。因此,女性去画山水画有点尴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基本上是一个男性的绘画体系,他们强调画中不能画繁盛,不能画热烈,要画枯瘦山水、心中孤寂的山水情调。

收藏周刊:那我们讨论艺术的时候有没有必要划分一个女性画家群体?

皮道坚:我不太主张这样做,至少我自己不这样划分。我认为女性主义是一个从西方引进的话题,从自然性别角度出发,会有一些特质反映在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之中。但这不是主要的。我主张面对作品具体分析。问题是复杂的,以前很多画女性的人物画,都是画家不自觉地为了满足男性欣赏者的眼光和需求,为了男性去画女性。

收藏周刊:从女性人群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广东好像越来越多的女性画家冒出来。从题材和风格去看,会不会跟男性艺术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皮道坚:当然会不一样,但我并不赞成仅从男性或女性的角度去看艺术作品。现在大的艺术展示也不会再以油画、国画、雕塑这样简单的画种来分,它只会告诉你材料是什么,是现成品、综合材料,还是水墨。所以,我觉得无须强调性别身份。我们面对作品就像一盘菜,这盘菜端上来了,你要问这个厨师是男的女的,并没有太大意义,你只需要知道这个菜好不好吃,色香味如何就好了。

收藏周刊:我们应该如何梳理广东女性画家线索?

杨小彦:这个工作需要专门做。这方面的梳理,其实全国都很缺乏,早些年北京的贾方舟和水天中,他们一直在做努力。年长的陶咏白,因为自己就是女性批评家,所以一直在推动这一方面的研究。

在广州,年长的郑爽和中年的孙洪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花花世界”的情怀,这是作为女性的一种情趣的相通。

市场

全球拍卖总价最高的50位女性艺术家

中国周思聪、潘玉良和徐乐乐在列

长期以来,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中被远远地甩在男性的后头。根据artnet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全球单件拍卖过亿的艺术品中,来自女性艺术家的仅有两件,在这个亿元天价作品频现的时代,女性艺术家的市场仍然稍显薄弱。

从国内近年来的市场数据来看,流通在市场上的女性艺术家作品量较少,精品更为少见。根据2014年artnet统计的“1985-2004年全球拍卖总价最高的50位女性艺术家榜单”显示,中国女艺术家有三位在列,包括排在第15位的中国画家周思聪、排在第38位的油画家潘玉良以及第40位国画家徐乐乐。除此之外,近年拍卖市场相对稳定的,还有喻红、向京、申玲、阎平、崔岫闻等当代艺术家。

民国女画家中,除了潘玉良作品一枝独秀,拥有相对成熟稳定的市场以外,绝大多数民国女性画家依旧在市场边缘徘徊。丘堤去世较早,作品存世少,藏家多有惜售,而唐蕴玉的作品进入市场较晚,还有待市场培养。有行内人士分析称:“民国时期的这一批具有代表性女性画家作品,在近代中国美术史占有重要地位,她们的作品有着不可估量的升值空间,对藏家及投资者而言不失为重点投资的对象。”

发展

八十年代性别意识才真正显现1998年是女性艺术发展的高峰

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八位女画家联合举办了“女画家的世界”展览,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大众视野的女性艺术展。从那时开始,有关女性艺术家的展览不断,女性主义的话题逐渐成为讨论的焦点,而女性的艺术表达也开始关注自身性别问题。

1995年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使得女性的话题讨论发展到了高潮。时隔三年,三个大型展览使有关女性艺术的展览达到了高峰。其中一个展,四个部分占据了中国美术馆的四个展厅,还占了当时的国际艺苑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美术馆。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展览,一个在我国台湾,另一个是在德国波恩举办的“半边天:艺术展”。对此,著名理论家贾方舟表示:“1998年三个展览是一个发展高峰,自此以后发展比较平缓,类似之前的大规模集中的展览都比较少,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

事实上,中国女性意识觉醒自19世纪开始。在经历了戊戌变法、“五四”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运动,中国女性从一种蒙昧状态中觉醒,以“新女性”的姿态投入时代大潮中。到了20世纪初,逐渐开始有不少女性艺术家得到出洋留学的机会,例如潘玉良、关紫兰、丘堤等,而在广东则有何香凝、萧淑芳等人为代表。彼时的出国留学生按留学地域来分一般分为留学日本和留学欧美两个派系。

三十年代到解放前是女性意识莽撞的时代,女性艺术家开始提倡新女性走向社会,进入中国主流文化语境。接下来,就是1949年之后对妇女的解放的三十年,“妇女能撑半边天”“男女都一样”的主张被正式提出,提倡身体健康壮实、能劳动的“铁姑娘”。

八十年代后,性别意识渐渐出现,女性艺术家开始意识到女性的身份。这个时期以周思聪为典型的例子,她的一组表现“劳动妇女背着箩筐,歇息都没有放下来,只是靠着”的作品,让人意识到女人的一生是艰辛的,这对女性有一种深深的同情。整个八十年代的艺术,尤其是85’美术新潮中,女性艺术并未被当作话题而提出。

真封神外传手游

猴子很忙破解版2020

侠王内购破解版